学院概况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始建于1979年,学院立足“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定位,结合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技术、创新成果的需求,积极开展专业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2个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67人,博士58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拥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的优秀师资。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高速铁路信号控制技术6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点,2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信息技术类唯一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水平学科;电气工程学科是华东交通大学的“宝塔学科”,江西省唯一的电气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省五星级专业点 )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运营维护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本专业2000年获批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江西省高校“卓越计划”项目试点专业,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近5年来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等成果。主持江西省教改、教规课题25项,江西省精品、一流课程6门。多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教学名师、天佑主讲教师。
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方向
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方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铁路机务、城市轨道交通、机车厂、电力或供电设备制造厂、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相关的电力牵引技术、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传动方向
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传动方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传动的系统运行、维护和运营管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铁道电气化方向
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铁道电气化方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铁路供电部门、电气化工程局、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机务段、机车厂、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各种应用领域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
培养具备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各种应用领域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向
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各种应用领域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师。
●自动化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省五星级专业点 )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人格、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2010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近年来荣获含一等奖在内的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主持江西省规划课题、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家级一流课程、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江西省育人共享计划课程项目10余项;主持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近100项;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铁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专业获批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省高校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成果。
工业自动化方向
本专业面向自动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需求,培养具有相关基础理论和扎实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能够在工业企业、铁路、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工业控制、机器人、铁路运输自动化、智能交通系统、数控制造设备等方面的系统设计与集成、系统运行与管理、科技开发及研究、组织管理等工作。
过程控制方向
本专业面向自动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需求,培养具有相关基础理论和扎实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能够在石油、化工、环保、城市轨道交通企事业等部门从事有关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系统设计与集成、系统运行与管理、科技开发及研究、组织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四星级专业点)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与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及轨道交通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电子信息应用型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省级教改、教规项目5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优势专业、省五星级专业点 )
本专业培养从事建筑电气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近年来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等成果。主持省级教学类课题5项。出版教材4部。发表论文十多篇。多人次入选全国专指委委员、省教学名师、省建筑电气学会副主任委员、省智能化学会副主任委员、省照明协会理事。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省级一流( 特色 )专业 、省四星级专业点)
本专业面向现代轨道交通领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家国情怀强烈、富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严谨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具备解决轨道交通信号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技术集成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专业、首批江西省一流( 特色 )专业,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信号控制技术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核心技术,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办学实力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实践教学条件一流,拥有国家级实验室、教育部教研基地、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室等。
●高速铁路信号控制技术
本专业依托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开展办学,面向现代轨道交通领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作风严谨,具备解决高速铁路信号控制领域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专业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技术集成和运营维护等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校内建有国家级实验实践基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研究中心)、省级实验实践基地(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中心)、及10余个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有南昌电务段培训基地、南昌铁路局福州电务段、南昌电务段鹰潭驼峰车间、南昌电务段鹰潭信号车间、南昌电务段鹰潭高铁车间等,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近5年来,专业教师荣获省部级奖励4项;承担科研课题28项、教改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30篇;获得授权专利44项;完成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社会影响
学院立足“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外国青年学者项目及面上项目等7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0余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4个,科研团队成果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突破为江西省首次,连续取得发表ESI热点论文、学科领域国际排名第一顶级期刊论文的突破,学院教师成果多次入选国家铁路局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
学院坚持科创引领,学生科创成果量质双升,学生典型培育再获突破。在校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260余项、省部级奖项400余项。获评了江西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全国百强社团、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培养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茅以升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全国铁路系统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首届创新创业人物提名奖”“江西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省最美大学生”、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典型。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并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部分知名校友
孙景,1981级电力机车专业,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又专,1981级电力机车专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史焕平,1982级电力机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萍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黄成荣,1982级电力机车专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火车头奖章、詹天佑青年科技奖、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获得者。
缪江梅,1984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光泽,1985级铁道电气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程庆海,1986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荣获中国铁建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中国铁建总公司科技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许建国,1988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工,中国铁道科技奖一等奖、中铁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詹天佑成就奖获得者。
郝纪勇,1989级铁道电气化专业,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主任,全国优秀律师,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叶大华,1990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延庆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王卫安,1992级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株洲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博士,教授级高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次,中国专利优秀奖一次。
于小四,1993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铁七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中建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技术专家,上海市企业杰出人才,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等荣誉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罗琼,1995级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株洲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立志,1996级铁道电气化专业,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单杏花,1996级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研究生,国铁集团工程专业领军人物,现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中共十九大代表,曾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五四青年奖章”、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詹天佑青年奖等荣誉。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主要就业方向
在铁路行业,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业,铁路装备制造及汽车制造业,各级电力公司,工程局,电力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其他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有关电气、控制及信息领域的相关工作。
重点就业单位
国铁集团下属18家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南京、青岛、天津、郑州、厦门、南昌等城市地铁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型土木建筑行业央企子公司和部分知名房地产公司,国家电网各省市分公司,比亚迪、江铃等知名车辆制造企业,美的、格力等电器设备制造企业,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旗下部分子公司,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