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10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8年9月并入德育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成立社会科学部。2000年5月社会科学部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1年4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署办公。2013年11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设。2018年7月成立华东交通大学MPA教育中心,2018年9月成立江西省知识产权学院,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署办公。
师资建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8人。拥有江西省“双千计划”1名,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1名,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1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
专业建设:学院下设法学系、公共管理系和中国语言文学系,开设法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知识产权四个本科专业。法学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四星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四星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为江西省四星级专业。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MTCSOL)、公共管理(MPA)、法律(JM)三个专业型硕士点。
科研平台:学院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个国家级平台;拥有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首批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法治江西与法律人才智库培养基地、江西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国学研究与艺术推广中心、江西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6个省级平台;拥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铁路法治研究院、交通法制研究所、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农村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院级研究机构5个。
五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厅级以上科研纵向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7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2项、司法部项目2项、国家铁路局项目3项;横向项目36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近20项;获省级领导批示9项;出版著作、教材50余部;在中文核心、本科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总计200余篇。
人才培养:学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学以致用。连续5年在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奖,其中,全国“三十二强”2项、全国“百强”4项。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等重大赛事,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累进创新奖(全国仅19项);获得第八届全国铁路科技创新奖1项等。学院鼓励学生胸怀家国,服务社会,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知产童蒙”获批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参与社会调研达1000余人次,参与政府法治建设项目50余项,培养了一批投身行业、基层就业的典型学生,其中涌现出校长奖学金7人(冠军2名),中国电信奖学金、江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学生典型。每年组建学生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红色走读,深入基层、走向社会,获得全省“红色走读”比赛一等奖,全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开展的“推普脱贫攻坚”专项实践活动连续2年获得教育部、团中央感谢信。
服务社会:为江西高质量发展、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精细化、优质服务。承接完成《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1-2035年)》《南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南昌市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10余个。参与完成“全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内容审核”“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景德镇)”“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抚州)”“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调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城市申报(南昌)”“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全国试点(抚州)”等具体工作10余项,并助力抚州市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成立的知识产权法团队、铁路法治团队、基层法治团队等,走进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中小企业局、江铜集团等单位开展普法宣讲,以每年近百场的宣讲助力社会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全省营商环境的优化,学院多名教师获评省级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学院教师线上讲授《知识产权发展态势与企业应对》《文化创新的版权之维》《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解读》等内容,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义务服务社会,弘扬正能量,得到南昌、赣州、九江、赣江新区、抚州等7个地市区政府部门的来信表扬。
学术交流:学院承办世界VR产业大会的首届“VR+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论坛”、2019年和2023年江西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主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端论坛、“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十周年·江西高端论坛”、江西省公共管理论坛等,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学校及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院与全国著名高校合作良好,交流多,专业教师参加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和论坛,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基础。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的合作,可提供国外短期访学、交换生的途径,学校有学生出国进行学历教育的系列讲座,有兴趣的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出国深造。
新时代,新征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不忘初心,继续深化改革、求实创新,秉承人才立院,质量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与莘莘学子一起承载着伟大梦想扬帆起航!
专业介绍
●法学(江西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 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省四星级专业点 )
本专业在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共27所高校参评名列第4,是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四星级专业。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民商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学术水平高、梯队化构建的师资队伍26人,其中教授6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博士16人。
本专业依托学校理工院校背景和交通学科优势,形成“法学+知识产权”和“法学+交通”的培养特色。基于法学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发展趋势,通过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训练,培养能够系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规定,具备运用法学原理分析、解决法律实务问题和从事法律事务管理能力,能够在国家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法律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四星级专业点)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2,江西省四星级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核心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占比82%,博士占比54.5%;另有MPA校内导师20余人,校外兼职导师20余人。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硕士点。
本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广,就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学生就业有交通特色,近五年在交通行业就业占比约三分之一;同时,该专业就业质量高,仅2023届毕业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选调等,加入公务员队伍。本专业依托我校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交通运输与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知识技能、懂经济、通法律、精管理、善交通,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规划决策、组织协调、信息传播、调查评估、危机处理等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江西省四星级专业点)
在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共20所高校参评名列第5,属江西省四星级专业。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拥有省级文科基地---国学研究与艺术推广中心,普通话测试培训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实用职业技能相并重。培养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新闻出版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文秘、宣传、管理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人才。
●知识产权
拥有师资24人,其中知识产权博士9人。多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名高层次人才、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省“双千计划”人才、省百千万工程等省部级人才荣誉称号。拥有知识产权法学硕士二级学科,民商法学及经济法学硕士二级学科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知识产权方向。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江西省知识产权学院、江西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平台。
本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调专创融合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相关政策和法规,能够在司法机关、党政机关、大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律师事务所和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从事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的专创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部分知名校友
王莹,2002级法学专业,郑州工商学院副校长、副教授
方金枝,2003级法学专业,江西省万年县检察院检察长
周涛鹏,2003级法学专业,江西省委办公厅副处长。
胡旻,2002级法学专业,分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胡欣诚,2002级法学专业,中铁广州工程局集体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李路安,2003级法学专业,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教育处副处长。
潘俊芬,2006级法学专业,江西消防总队特训处副处长。
李石兵,20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南昌市委政法委综治处处长。
马瑞,20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刘威,2004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
李文国,200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要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面向国家各级立法、执法、侦查、检察、监察机关,法院、仲裁机构和法律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行政管理部门就业;面向铁路交通、文化传媒、体育教育、卫生环保、银行证券、社会保障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就业。
重点就业单位
就业单位多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主要有考入公务员的省市县党政机关和政法机关:政府各部门、检察院、法院、纪委监委等;铁路系统:中国中铁集团、中铁建集团、中车集团;金融机构:中国银保监会、国有五大银行及其它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等、重要企业:如江中制药、上海邮电设计院、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江铃集团、金地物业管理集团公司、天虹商场有限公司、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鲁能集团、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